主页 > imtoken创建多个钱包 > 小心!他们都在利用大数据骗取投资者的钱

小心!他们都在利用大数据骗取投资者的钱

imtoken创建多个钱包 2023-01-19 05:57:36

本文共3911字,推荐阅读时间为8分钟

推荐等级:

作者|密码王

原标题|七十二大数据江湖骗局(上)

来源|计算广告(微信Comp_Ad),经许可发布。

VC

风险投资

《反欺诈指南》

您可以声称自己在全国公厕安装了免费WIFI,根据蹲坑时刷WIFI的时间判断用户是否便秘,从而准确定位一些潜在的痔疮患者,您的潜在客户包括“北京东大肛肠医院”、“马应龙痔疮膏”等......

当“无耻”成为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时,结果是整个行业的教育水平和智商门槛降低。

"文字

"

两年前,彼得·泰尔(以下简称彼得)来中国卖书——众所周知,《从0到1》这本书和《失控》一样,基本上成了骗子的书在互联网行业。类似于《麻神》、《水镜全集》,或者干脆叫《如来掌》也是可以的。顺便说一句,彼得是拥有私人飞机的亿万富翁。平时,他不关心版税,所以他去中国签销售。事实上,他主要是借书来扩大自己在业内的影响力。这是当代媒体社会的本质。也是理解“话语权”玩法的常用手段。总而言之,感谢朋友们的投票,我看到了彼得与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家的会面。我觉得他的文笔虽然有点乱,但是在台上说话的时候比较真实。后来读到,大部分搞“大数据”的人都是骗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说,彼得本人曾投资过数据领域的公司,而且投资相当成功。就是Palantir,其实有点微妙(我们以后会讲Palantir),Peter的话再讨论。一旦接触,基本上可以对国内“大数据”投资的假火有一点洞察,大意是:

(1)不要对“大数据”抱有任何期望,尤其是不要用这样的期望来指导你的投资估值;

(2)数据不是没有价值,但是当你去投资一个所谓的大数据业务时,核心问题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并不一定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和多少数据有。即使在中国环境下,即使数据的“质量”非常好,也可能存在各种陷阱;

(3)记住:如果你开口说你是“大数据”行业的,请先给他一个有罪推定——这个行业骗子很多,哦,对应对于最近出炉的2016“中国大数据创新100人榜”,大家可以自己思考。

一般来说,这个领域的技巧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方法:

最先进的,当然,直接来自政府。

比如,我曾经参观过一家公司为县级政府建设的“大数据中心”——你一进去,我就邀请你进会议室讨论,桌子上覆盖着绿色毛呢布,每个人都有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桌牌,还有一个烟灰缸(资料很多,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去尝尝。如果尝不出来,给我10元的奖励并问我一个答案),一个白瓷茶罐(我经常靠在里面泡什么茶来判断走哪条路),一个热毛巾板,一个打印的项目材料。讨论的基本都是贤者,然后大家都被归档进了演示厅,一位身穿红色礼带的女指导员热情讲解(大概率是除了制服外还系了一条围巾脖子,像空姐),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当地的鸟瞰图,以及各种网络图标人群的空虚和乏味,让你怀疑自己正在参加一场平庸的婚礼——从主持到视频制作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最后进入业务演示后发现所谓的大数据系统就是一个政府OA,一个由几台民用级服务器完成的项目,使用几百万的IBM或者富士通,每年的服务和维护成本可以达到超过1000万元。

我见过最痛苦的事情。政府“大数据”项目之一是某地水利监测大数据系统。大概是为当地的几个主要水利枢纽安装摄像头和监测传感器,每天更新当天的水文数据。项目预算的十分之一,我雇了五六个当地的老人,拿着上面画着鳞片的竹竿,每天走几圈去探索。小型学区住房。

作为这个时代情商最高的群体,此类项目的政府审批官员可能不会不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其背后的游戏套路可以另文详述。

另一个常见的想法是玩投资者的游戏。

所谓的投资人,其实早就从还算体面的职业变成了经纪人,靠规则/圈子/信息不对称来骗钱。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要脸”。当“无耻”成为从业者的核心能力时,其结果就是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教育水平和智商门槛。更何况,VC行业常见的2/20结构未必适合中国国情,监管环境松懈直接导致投资人“体外变现”的动力,进一步降低了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行业。总之,相当一部分科技领域的国内投资者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缺陷。虽然现在拿到投资越来越难,再加上巧妙的设计,“大数据”产业的村民们还是有机会的:

1 伊利姜世辉:

这种打法适合从“土豪”那里榨取资金。一旦发现对方是国有资本,或者是传统行业的一些民营企业(老板早年通过改革东风发了财,在制造/房地产/小煤时寻找转型机会窑走下坡路),建议采用此套路。这样的土豪一般都是逆周期的,也就是经常在某个领域被称为最火的时候冲进来,而前来洽谈或尽职尽责的人大多是“无人”的热血爱好者。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阅读本文开头列出的书籍,其中最幼稚的部分他们一定已经学会了。谈判的时候,注意他们使用的词汇,你喜欢“场景”、“革命”、“从零到一”、“共享经济”、“出口”、“降维攻击”(作为读过一点量子的人)机械师清华,我觉得这个词太sb了,在这个表中给它最高权重)……。如果这些词平均每三个句子出现一次,请记得将您的估价报价加倍。

具体在大数据领域,你只需要强调“大”,比如你的系统一天处理多少TB的数据(不用担心,他们不知道这些数据是淘宝交易的)数据还是日本动作片),有多少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某个子行业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举个极端的例子:

你可以声称你在中国各地的公厕里。店里安装了免费的WIFI。根据用户蹲着刷WIFI的时间,可以判断自己是否便秘,从而准确定位一些潜在的痔疮患者。您的潜在客户包括“北京东大肛肠医院”和“马应龙痔疮膏”等等......

稍微补点细节就够了,这样的“投资者”需要的故事就在这个层次。

个人这种低智商的投资人可能花钱读过EMBA(EMBA的梗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匿名文章《互联网+救不了强哥奶茶的味道》),所以也许他们知道一个叫SWOT的不道德的东西,当他们质疑你在公共厕所安装WIFI作为竞争门槛时,你可以立即声称你已经照顾了卫生局和基层粪肥工作者。这是一个类似的情况。推能力和政府关系的细致工作是最有力的竞争门槛。

我曾经陪这样一个基金的所谓投资人,看到一家声称拥有全国小店数据的公司,获得数据的门槛是经过两轮融资(不知道在哪里它是)。两轮倒霉的投资人融资,就算是洗钱还是勾结创始人骗钱,选一个靠谱点的!)烧钱雇上千兼职大学生扫街抄袭各种路边烟酒店 运费/价格标签和其他信息。当创始人打电话给公司的CTO,给我们自信地展示公司强大的系统时,我发现CTO是前端,行业经验不到五年,甚至不知道Hadoop是什么。 . .

2:

愚蠢而有钱的投资者毕竟是稀缺资源。再说了,只要他们不傻,就算被骗了两次也不会上当。这时候,你一个人“大”还不够性感。因为你家也大,能比BAT的数据量还大吗?数据的大小就像一个女孩的胸围。看来现在叫D罩杯也无所谓了。没看到香港狗仔经常用“G奶老师也是”这样的词吗?与媒体一样,筹款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工作,投资者很快就会厌倦规模。

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其他的包装技巧,才能有所作为。比如相亲时,你说这个女孩不仅前后突出,而且来自一个神秘的家庭。对方要详细询问的时候,一定要含糊其辞,暗示不便和不便,同时给对方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在大数据领域,假设您声称可以访问某些独特的数据源。就我见过的道路数量而言,按照神秘程度排序: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大部分工商数据是公开的);

各种市政服务数据(也许你想根据用户燃气表的数据判断一家人每个月在家吃多少顿饭,打着标签卖给鲁花花生油?);

某省病历数据(这种敏感信息你敢商业化吗?卖给保险公司?)

一般来说,这类出来骗钱的公司,早年可能是从软件系统和弱电项目起步的。是的,老板是分包商,靠一个男人,一个夜店骗子让你帮他登陆买指数,一个女人的LV承包一些小的政府项目,靠着踏实和坚持的精神进军年营业额几百到千万的企业,苦哈哈工作几年,账期长骗子让你帮他登陆买指数,还是面临风险(前任领导走人,后任领导翻脸不认账),突然发现他的“信息化”项目为政府做的事变成了“大数据”。

这类公司作为系统的后台维护和管理,经常可以从后台看到一些数字,而且在路演的时候还可以现场调取你的交通违规记录给投资人,真的很吓人一。当你向这两位本地人询问他们的数据使用权或“合法性”时,他们往往开始含糊其辞,或者暗示这是一个不受法律禁止的灰色地带。比较胆小的喷一些废话比如联合运营(你和政府联合运营?),比较胆小的说数字是政府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怎么用?什么使用范围?有什么协议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类公司还在玩政府等资源垄断的路子。骗了政府,骗了投资者,骗了投资者,又回去骗了政府。例如,对于一家名为“Power”的公司,在他发财之前,我与该公司的创始人有过几次关系。这个人一开始是公司的上市材料,赚了复制/粘贴加上装订费。血汗钱,后来又开始帮别人做“战略咨询”和“市值管理”(看过第一部华尔街吗?想想主角为什么要装成废纸收工?),这家伙除了废话,他是真正的咨询师。或者是并购知道的不多,所以半死不活,直到“大数据”风潮来袭,变成了愚弄政府大数据的商业领袖。

也是这个商界领袖。上个月,我碰巧遇到了一家拥有一些垄断行业数据的中型国企,被他忽悠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事发半年多了,传闻估值已经过亿的电力公司,区区几百万的投资资金都被耽搁了——反正这个小故事已经讲完了,签约仪式讲完了,再说投资。哦,对了,电力公司在某轮融资的时候,有个投资人在微信上问我,我直言公司是骗子。

此外,这些公司有时很难就其实际流动性说服投资者。因此,常用的方法是“土地”(在房地产行业实施),以“大数据基地”、“大数据产业园”的名义,以政府土地资源和政策扶持的名义。

说来话长。过两天,我会写关于“大数据”生物链上的高级掠食者,也就是如何在红杉/高瓴这个层次上骗过投资者,或者说如何骗过他们。上市公司。

创投主编:刘晓雅(微信ou1926),欢迎同行交流!